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佛蘭克專欄/救經濟 貨幣戰爭開打有理

佛蘭克專欄/救經濟 貨幣戰爭開打有理
「貨幣戰爭」其實就是「競爭性貶值」。最近日本為啟動經濟,祭出的貨幣措施就是讓日圓劇貶,這也使貨幣戰爭成為本屆八大工業國(G8)峰會的主要議題。
據IMF說法,貨幣競貶發生在多國「操縱匯率…以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但貨幣戰爭一詞用於聯準會(Fed)和日銀等央行近幾年的貨幣擴張政策時,往往漏掉一個關鍵。貨幣刺激對一國貿易收支和貿易夥伴國商品需求的影響曖昧不清:匯率產生反應時的支出移轉效應,會由擴張的支出增加效應抵消。收入恢復增長意味會進口更多。
貨幣戰爭更適用於描述各國刻意阻升本幣從而提振貿易。但當局會、也應該追求以符合本國利益為主的經濟政策。國際合作可能成果豐碩,但若溢出效應的性質並非對各方都相當清楚,那就沒有理由合作。
例如美國若失業嚴重而通膨很低,Fed自然會寬鬆貨幣政策,特別是透過降息實現。如果巴西陷入過熱危險,央行自然會收緊銀根,特別是藉由升息方式。因此資本自然從北往南流動,巴西里爾對美元也會升值。這就是浮動利率的妙處:兩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政策。
由於兩國處於不同的景氣階段,利率波動代表國際經濟體系運轉良好。儘管里爾升值有利美國出口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利巴西出口商,但這正是重點所在。如果目標本來就是刺激美國產品需求、抑制巴西產品需求,兩國出口商何不透過國內需求來共同參與這個過程?
如其中一國鎖定匯率目標,甚至固定匯率,則會產生更嚴重的困境,這正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許多拉美國家政府為抑制高通膨所做的事。
近幾年來,確實有許多國家暗示偏愛以貨幣貶值作為改善貿易的手段。從定義上說,也確實不可能所有人同時貶值或同時改善貿易。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貶值國就破壞協定或規範。未協調的貨幣擴張,甚至不見得會破壞世界的均衡。
美國想把巴西和其他國家拉進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陣營,巴西財長蒙迪嘉的回應是提出「貨幣戰爭」的說法。但指責美國並不恰當。美國的貨幣擴張有助全球貨幣擴張,而此時正逢(平均而言)全球貨幣需要擴張。美國當局並沒有干預外匯市場,也沒有要美元貶值,貨幣貶值也不是Fed決定量化寬鬆時的目標。
日本反而更像貨幣戰士,因為安倍晉三政府的成員一開始便赤裸裸地表明日圓貶值是目標。
從某個重要層面看,中國也在搞貨幣戰爭:2004到2009年間,各數衡量方法都直指人民幣嚴重低估。但選擇固定匯率是各國的權利。中國只是維持既有的匯率機制不應與「操縱」相提並論。
在被指責參與貨幣戰爭的國家中,近幾年很少有採取非連續貶值,或藉改變匯率機制來讓貨幣貶值。這種刻意的政策改變才可稱作「操縱」,瑞士的作法可能最接近,但瑞郎已強到沒有人能指責瑞士央行不公平貶值。
(作者Jeffrey Frankel是哈佛大學資本形成與成長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廖玉玲)
【2013/06/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佛蘭克專欄/救經濟 貨幣戰爭開打有理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969851.shtml#ixzz2WYDfNDZI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