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國家主權-經濟全球化的軟肋

國家主權-經濟全球化的軟肋
2011/05/05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杜林/華盛頓電】 哈佛學者認為,由民族國家衍生出的主權概念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軟肋,並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中尤為突出。全球管理機制需要同主權國家進行適當整合,全球化進程才能真正推進。這是哈佛大學肯亞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羅德里克(Dani Rodrik)的新書《全球化謬論:世界經濟的民主與未來》(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Democracy and the Future of World Economy)中得出的結論。羅德里克解釋說,經濟全球化大潮迅速發展,但經濟與金融管理依然呈現強烈的區域性和國家主權色彩,與一體化進程很不協調,因為市場經濟的性質是超越主權的。他說:「如今的世界金融市場越來越全球化,但管理政策安排與穩定性的政策安排依然是各個民族國家(Nation State)自己制訂。我們依然沒有全球化的管理機構、全球化應急借貸機構和全球化的社會安全網路。」主權制約 這就是世界經濟的發展現狀。總體而言,全球化市場運作依然受到主權國家的管理制約,國際管理機制的發展也受到限制,而且遠未成熟,無法取代國家和區域的政策管理職能。新書因此得出結論:「政府的國家範疇與市場全球化性質之間的不平衡形成了全球化進程的軟肋。」羅德里克特別指出,這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中特別明顯。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國家雖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有時甚至是嚴重的政治分歧,但在突出國家主權方面卻是相當一致,而且突出強調。他說:「共同的方面是,所有這些新崛起的國家總是極力強調國家主權的價值。這些新興國家都會在世界經濟中突出民族國家的必要性,不會像以前那樣情願向跨國管理機構或者全球化管理機構來移交主權。」重商政策 這個軟肋就讓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市場化經營與國家管理的矛盾中生存,宏觀經濟發展也因此越來越不平衡。最典型的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利用匯率作為貿易武器,為本國出口創造有利條件,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卻因此而受到了損害。國際社會目前缺乏有效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說明國際管理機制發展到今天依然相對脆弱,這也是主權制約的副產品。羅德里克將中國的匯率管理手段稱為「重商政策」(Mercantilist Policy)。他說:「所謂中國的重商政策是指利用匯率等政策製造鉅額貿易順差。這讓世界其他經濟受到了損害,美國等國家的失業狀況因此更加嚴重,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也受到了影響,原因就是匯率政策與經濟發展之間有聯繫。」這說明全球管理機制需要同主權國家適當整合,全球化進程才能真正推進。羅德里克承認,人民幣快速升值可能會導致中國的失業率升高。他呼籲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同時,能夠在相關產業政策方面有所鬆動,讓匯率升值得到政策補償。【2011/05/04 美國之音中文網】 來源:《美國之音中文網》|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美國之音中文網》


全文網址: 國家主權-經濟全球化的軟肋 - 財經 - 國際財經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16680#ixzz2Oy6VfTod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