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金融時報:亞洲輸出通膨

金融時報:亞洲輸出通膨
2008/06/11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九日電】通膨已取代信貸危機成為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但亞洲各國對抗通膨的步調太慢、力道太弱,不僅未見明顯效果,甚至殃及世界其他地區,猖獗的通膨儼然成為亞洲新出口產品。金融時報9日在「亞洲新出口:猖獗通膨」的社論中,批評亞洲各國政府與央行對通膨的威脅太晚覺醒,雖然印度與菲律賓日前已分別升息1碼,但仍不足以控制這隻巨獸,亞洲各國決策官員須展現更大魄力。以亞洲當前的經濟環境,升息1碼後的貨幣政策仍太寬鬆,印度的利率升至8.5%,但通膨率已突破10%。馬尼拉當局將基本利率調高至5.25%,但通膨站上九年最高的9.6%。這類實質負利率在亞洲隨處可見。瑞士銀行說,日本以外的亞洲,通膨率與基本利率的差距平均為1.7%;高盛公司指出,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實質負利率高達5%上,亞洲決策官員需採取更霹靂手段打擊通膨。最常見的作法是允許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並降低進口美國寬鬆貨幣政策的需求。抗通膨戰爭對已開發國家甚為重要,因為中國大陸和亞洲其他國家不再透過產品貿易出口良性的通縮。這場戰役對亞洲本身也很重要,有些國家早已響起通膨警報,例如,越南5月通膨已升至1992年以來最高的25.2%。雖然備受矚目的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短期可能走跌,但亞洲各國央行在這場抗通膨戰役中已先輸一局。國際糧食與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亞洲一些政府已被迫放棄或調整燃料補貼政策。除非各國當局展現強烈意志,否則將陷入高通膨預期、薪資上漲,以及物價上揚的惡性循環。通膨高漲明顯危及經濟穩定、升高政治風險,且將使高成長經濟無法獲得緩衝,亞洲各國不願解決通膨實在是匪夷所思。上周末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國際經濟論壇會議的全球企業主管與政府官員認為,即使景氣趨緩,各國央行勢必要升息,否則起碼也要停止降息。前德國副財長、現任德意志銀行副董事長的柯赫維澤說:「全球通膨壓力令人寢食難安。」國際貨幣基金(IMF)說,即使各國通力合作,物價短期也不會回跌。IMF第一副總經理李普斯基(John Lipsky)說:「物價不會回跌。現在的挑戰是確保不致演變成持續性通膨,或通膨預期惡化。」 【2008/06/10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金融時報:亞洲輸出通膨 - 財經 - 國際財經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30555#ixzz2Oy878YTI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