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社論---金磚推開發銀行 全球都在看

金磚推開發銀行 全球都在看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後,首件引人注目的涉外成就,是在金磚五國領導人會議中,提議建立開發銀行與外匯儲備庫。這項發展,立即為BBC等國際媒體關注且深入報導。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印尼南韓等國陷於國際流動性缺乏的窘境。因此二千年起,各國興起逐步建立區域籌資與緊急互助機制想法,以降低國際資金流動對國內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傷害。為了解決前述危機,亞銀曾推動發展亞洲資幣與債券市場,清邁協議與外匯儲備庫等概念。但在國際貨幣基金干預、各國出資比重與權力分配等問題下,十餘年來發展規模僅一千二百億美元,且有立即動用的限制。因此,新加坡與南韓等國,在金融海嘯時,雖面臨美元短缺困境,仍寧願逕與美國聯準會換匯。因此,至目前為止,仍未有具體實戰經驗。面對層出不窮的美元匯價波動與金融危機,各個區域早就有開發銀行與外匯儲備庫的機制,但促使金磚五國另起爐灶的原因又是什麼?首先,金磚國家,如巴西與俄羅斯,都是八○至九○年代屢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家。香港在亞洲金融危機時遭受的狙擊,使中國大陸間接受害。因此五國在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後,相互結合並採取未雨綢繆的做法,是很容易理解的。其次,鑑於過去金融危機的慘痛經歷,加上原有的機制如亞銀、國際貨幣基金,甚至原為預防亞洲金融危機再現而設立的G20,對於近來美、日貨幣寬鬆政策未有積極作為,應是促使五國另起爐灶的主因之一。日前,擔任亞洲開發銀行總裁多年的黑田東彥,回國擔任日本央行總裁,並成為日本寬鬆貨幣政策的推手。在亞銀投票權機制下,接任總裁者據傳仍為日本財務省官員。因此,金融海嘯後,各國輿論對於國際資金流動管制的態度已有所轉變,兼以成員國數量較少、受金融危機之害有深刻理解、且挾其災後經濟實力積累為後盾,對於機制有效運作與國際影響力的發揮,是比較有利的。第三,儘管外匯儲備庫規模仍不夠大,但以這個新機制為基礎,未來能發展出的各國貨幣互換規模,不論是對於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範圍,或是降低各國對於美元的依賴與傷害,都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此一來,新機制對於其他國家的號召力,可能就會增強,進而與其他既有機制,如日本主導的亞銀,產生消長的效應。最後,囿於我國政治處境,在參與既有機制安排上仍無法盡如人意。我國雖擁有大量外匯存底,但爭取參與相關機制,仍將有助於經濟金融的穩定。在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之際,更應思考如何配合金磚五國的後勢,強化我國對外經濟關係。
【2013/03/2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金磚推開發銀行 全球都在看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796032.shtml#ixzz2Oy5YjGrM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