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中國經濟體制壁壘造就優勢

中國經濟體制壁壘造就優勢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454762/%E4%B8%AD%E5%9C%8B%E7%B6%93%E6%BF%9F%E9%AB%94%E5%88%B6%E5%A3%81%E5%A3%98%E9%80%A0%E5%B0%B1%E5%84%AA%E5%8B%A2
 
一本新書披露中國對工業企業的補貼力度。中國政府沒有全數報告向本國工業企業發放的補貼,因此Haleys利用業界報告、政策性文檔、菲政府組織和工業企業本身的信息,填補了這一空白。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中國是世界工廠。全球經濟中最龐大的出口者和最大的製造者莫過於此。其成功的原因可能包括了看似無限的廉價勞動力,和人為低估的貨幣。而Usha與George Haley在著述所著的熱譯新書中,則指出中國工業優勢的另一個原因:補貼。這兩位作者分別來自美國的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和紐黑文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ven)。中國政府沒有全數報告向本國工業企業發放的補貼,因此Haleys利用業界報告、政策性文檔、非政府組織和工業企業本身的訊息,填補了這一空白。透過觀察終端用戶價格和基準價格間的價差,他們整理出了大型工業國營家企業所享受的眾多補帖數量。根據他們的保守計算顯示,中國於1985至2005年間向首屈一指的國營企業,共發放了超過三千億美元的補帖。這些補助大多以國外競爭對手不能享受的廉價資本或低價原材料形式發放。舉例來說,玻璃生產企業可以極低的價格購買純鹼;中國汽車業在2001到2011年以廉價玻璃、鋼鐵和科技的形式,共獲得280億美元補帖,而政府還許諾在2020年前再發放109億美元補帖;造紙行業的補帖在2002到2009年間達到330億美元,在所有行業中最高。而所有國營企業都還能從能源補帖中受益。Haleys清楚地記錄下了國外競爭者因這類補帖而受到的損失。競爭對手被迫在受地方保護籠罩的市場中,與坐擁原材料附加補帖、坐享幾乎免費現金流的國家籍冠軍企業同台競技。更糟糕的是,國營企業大佬們可以不遵照商業原則來營利:他們在政府的鼓舞下走上了追求其他目標的道路,這些目標包括資源攫取、對外政策或者技術轉讓/技術轉移,追求的過程全都不計成本。【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APR27-MAY03/2013,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