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中國限制關鍵金屬出口的決定,將打擊歐盟經濟脫碳努力涉及的關鍵行業,也反映出西方想要完全擺脫供應鏈對華依賴的不切實際。

作為全球最大的鎵和鍺生產國,中國將從下月起對這兩種半導體、電信和電動汽車行業所需的關鍵金屬原料實施出口管制。歐盟使用的鎵有71%進口自中國,鍺則有45%進口自中國。

數周前歐盟公佈了一項新經濟安全戰略,尋求對關鍵技術出口進行監管,並可能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限制對外投資。隨著中國、俄羅斯等國越來越多地利用貿易和對關鍵供應線的控制來推進其政治乃至軍事目標,歐盟內部關於加強安全的呼聲越來越高。

「中國此舉明確提醒人們,在這場比拼中誰占上風,」布魯塞爾智庫Bruegel的研究員Simone Tagliapietra接受採訪時表示。「殘酷的現實是,西方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去除中國礦物供應鏈的風險,這的確是一種不對等的依賴關係。」

Europe's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 | China is the EU's biggest supplier for an array of critical raw materials
Europe's Resource Management Problem | China is the EU's biggest supplier for an array of critical raw materials© Bloomberg

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歐盟已經得到了一次深刻教訓,急於尋找新油氣供應引發了通膨飆升及諸多行業可能崩潰的擔憂。在如何對待莫斯科的問題上歐盟成員國舉棋不定,其中一些國家過於依賴廉價的俄羅斯油氣。

歐盟對華政策也遇到同樣問題,一些國家不願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關係置於危險之中。

對歐洲汽車、藥品和機械行業而言,6.8萬億美元的中國消費市場是一個重要出口目的地。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梅賽德斯-賓士、寶馬在中國建有幾十家工廠,在中國的銷量均超過其他任何市場。

美國一再敦促歐洲對華採取強硬立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表示,歐盟需要對華「去風險」,但不是「脫鉤」。

歐盟3月份出台了關鍵原物料法案,放寬對新采礦和精煉項目的融資及許可,並組建貿易聯盟,以降低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美國和歐洲亦尋求建立一個「買家俱樂部」,與生產國達成供應協議和投資夥伴關係。

The E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Ballooned Last Year |
The E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Ballooned Last Year |© Source: Eurostat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看到中國的整體戰略態勢刻意變得強硬,現在還伴隨著越來越強硬的行動,」馮德萊恩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政策演講中表示。「正如中國一直在強化其軍事姿態一樣,它也強化了虛假信息和經濟、貿易脅迫政策。」

歐盟成員國正對此採取更有力的應對措施。荷蘭政府上周出台新規,將阻止ASML向中國出售部分設備。而ASML在最先進半導體生產設備領域幾乎占據著壟斷地位。

訴諸WTO

歐盟委員會可能會將中國的新出口限制訴至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

不過,這樣的爭端可能需要耗時數年才能在WTO功能失調的爭端解決機構得到處理。此外,中國聲稱這一措施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它可能會利用WTO的一個漏洞,即允許政府採取「其認為對保護基本安全利益有必要的行動」。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re Getting Harder to Export |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re Getting Harder to Export |© Sourc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但對歐盟來說,更直接的威脅是緊張局勢升級可能會影響到經濟朝綠色轉型的能力。

歐盟正在進行一項空前改革,以消除從能源生產到農業、交通各個經濟領域的碳排放。「綠色協議」提出到2050年實現歐洲地區碳中和,而這需要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生產所需的大量關鍵原物料。

「今時今日的歐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提供一系列清潔技術和關鍵部件,因此緊張局勢的升級可能導致歐洲的綠色轉型之路更加坎坷,」 Tagliapietra說。

推薦閱讀

中國將限制晶片製造關鍵金屬的出口

鎵、鍺是什麼?一文剖析中國實施出口管制的小眾金屬

荷蘭發布出口管制新規 將限制ASML部分型號的DUV光刻機銷往中國

原文標題China Takes the Trade Fight to Europe, Targeting the Green Deal

--聯合報導 Alberto Nardelli.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